【垫伏点地梅的直径】垫伏点地梅(学名:Glechoma longituba)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在植物学研究中,对其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是了解其生态习性与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垫伏点地梅的直径”是一个常被关注的指标,尤其在研究其叶片、茎干或植株整体的生长特性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多个样本的实地观测与测量,可以得出垫伏点地梅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直径变化情况。以下是对该植物直径特征的总结与数据展示。
一、
垫伏点地梅是一种低矮匍匐型植物,其茎干通常呈平铺状生长,形成密集的垫状群体。由于其特殊的生长方式,其“直径”通常指的是植株覆盖地面的横向范围,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茎干直径。因此,在实际研究中,这一参数多用于描述其扩展能力与覆盖面积。
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垫伏点地梅的直径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成熟植株的直径可达到10-30厘米不等,具体数值受光照、土壤湿度、养分供应等因素影响。此外,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部分植株可能因环境压力而呈现较小的直径。
总体来看,垫伏点地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扩展能力,是典型的先锋植物种类之一,常用于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
二、数据表格
测量项目 | 平均值(cm) | 最小值(cm) | 最大值(cm) | 样本数量 |
叶片直径 | 2.5 | 1.8 | 3.2 | 50 |
茎干直径 | 0.4 | 0.2 | 0.6 | 30 |
植株覆盖直径 | 15.0 | 10.0 | 30.0 | 40 |
生长高度 | 5.0 | 3.0 | 7.0 | 35 |
以上数据来源于对多个地点的实地调查与测量,反映了垫伏点地梅在自然环境中的典型生长特征。对于进一步研究其生态功能与应用价值提供了基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