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行止什么意思】“景行行止”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品高尚、行为端正。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常被用于赞美他人的品德与行为。下面将从字面意思、出处、引申意义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中,“景行”指的是大路或高远的道路,“行止”则是指行为和举止。整句的意思是:面对高山,人们会仰望;面对大道,人们会遵循。因此,“景行行止”常用来比喻人应以高尚的品德为榜样,按照正道行事。
在现代语境中,“景行行止”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值得敬仰和学习。它强调的是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是一种对人格的崇高评价。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景行行止 |
出处 | 《诗经·小雅·车辖》 |
原文句子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字面意思 | “景”:大路;“行”:行走;“止”:停止。合起来意为“走在宽广的大路上”。 |
引申含义 | 比喻人应以高尚品德为榜样,按正道行事。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品德高尚、行为端正。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文学、演讲、评论等场合,表达对某人道德操守的敬佩。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德行”的高度重视,强调内外一致的修养。 |
三、结语
“景行行止”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追求高尚的品德,遵循正道,做一个值得他人敬仰的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