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粱美梦原文及翻译】“黄粱美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虚幻的幻想或不切实际的追求。以下是对该故事的原文、翻译以及。
一、原文(节选):
> 唐代开元七年,有卢生者,少贫贱,尝游于邯郸。时有一道士,姓吕,名翁,善术数。生与之语,遂共宿于逆旅。夜半,生梦入一室,见一妇人,年可二十,容貌甚丽。生悦之,遂与之交。后数年,生登进士第,授官为范阳节度使,妻亦贤淑,子嗣众多,家业富厚,声名显赫。然未几,兵起,生被贬,妻离子散,流落他乡。忽觉身在旅舍,而吕翁已去,饭尚未熟,黄粱尚温。
二、翻译:
唐朝开元七年,有个叫卢生的人,年轻时生活贫困。他曾经到邯郸游玩,遇到一位姓吕的道士,擅长占卜和术数。两人交谈后,一同住在旅店。半夜时分,卢生梦见自己进入一间屋子,看到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容貌美丽。卢生很喜欢她,于是与她结为夫妻。几年后,卢生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妻子贤惠,儿女成群,家境富裕,名声显赫。但不久战乱爆发,卢生被贬谪,妻离子散,流落异乡。忽然间,他发现自己仍睡在旅店中,吕道士已经离开,饭菜还没煮好,锅中的黄粱饭还温热。
三、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唐代沈既济《枕中记》 |
主人公 | 卢生 |
故事核心 | 虚幻的荣华富贵终将破灭,人生如梦 |
寓意 | 揭示人生的短暂与虚幻,劝人珍惜现实 |
成语来源 | “黄粱美梦”由此而来 |
文化影响 | 常用于形容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梦想 |
四、延伸思考
“黄粱美梦”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虚幻的幻想,而应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生活。卢生的一生虽然看似辉煌,但最终只是梦境一场,这正是对“浮生若梦”的深刻诠释。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也能反思现代社会中许多人的心理状态——有些人为了追求名利、财富或地位,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正如“黄粱美梦”所揭示的那样,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平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