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残年指的是什么】“风烛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身体衰弱、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状态。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老年人如风中之烛般脆弱、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状态。
一、
“风烛残年”出自《晋书·王导传》:“风烛残年,朝不虑夕。”原意是比喻人的生命像风中的蜡烛一样,随时可能熄灭,后来引申为年老体衰、生命垂危的状况。该词多用于描述老年人,带有较强的悲凉和感慨意味,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
它不仅指生理上的衰老,也隐含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叹。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某种事物接近终结或衰退阶段。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风烛残年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 |
原意 | 比喻生命如风中蜡烛,随时可能熄灭 |
引申义 | 形容人年老体衰、生命将尽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正式场合、对生命的感慨 |
情感色彩 | 悲凉、感慨、略带哀伤 |
现代用法 | 可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
同义表达 | 年迈体衰、暮年将尽、风烛之年 |
三、结语
“风烛残年”虽带有一定消极色彩,但也能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选择是否采用这一表达方式,以避免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