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畏虎文言文翻译及答案】《小儿不畏虎》是一篇出自《梦溪笔谈》的文言短文,讲述了苏轼在山东一带听到的一个关于小孩不怕老虎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与人性的观察。
一、原文
> 小儿不畏虎
> 有妇人,夜起,见二虎入室,欲呼其夫。未及呼,有一小儿在床下,闻之,曰:“母勿惧,吾能逐之。”遂执杖出,击虎。虎怒,扑之,小儿走,虎逐之。小儿避于树上,虎亦不上。后人问之,曰:“虎虽猛,不如我疾。”
二、翻译
有一位妇人,夜里起身时,看到两只老虎走进了屋子,她想叫丈夫来帮忙。还没来得及叫,有一个小孩正在床下,听到了声音,便说:“母亲别怕,我能赶走它们。”于是拿着一根棍子走出屋外,去打老虎。老虎很生气,扑向他,小孩逃跑,老虎追着他跑。小孩躲到树上,老虎却不上树。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老虎虽然凶猛,但不如我跑得快。”
三、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孩子面对老虎毫不畏惧的情节,展现了儿童的勇敢与机智。同时,也反映出人在面对危险时,有时凭借冷静和灵活应对,也能化险为夷。故事虽短,但寓意深刻,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冷静与自信。
四、知识点总结(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梦溪笔谈》 |
作者 | 沈括(据传为苏轼所记) |
主题思想 | 勇敢、机智、临危不惧 |
故事主角 | 小孩、妇人、老虎 |
故事情节 | 妇人遇虎,小孩勇敢应对,最终成功脱险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了,富有哲理 |
启示意义 | 面对困难要冷静应对,智慧比蛮力更重要 |
五、延伸思考
《小儿不畏虎》不仅是一个寓言故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老虎”——可能是压力、挑战或未知的困难。正如文中所说,“虎虽猛,不如我疾”,只要我们保持冷静、果断行动,往往能够化解危机,取得成功。
如需进一步分析人物心理或探讨文化背景,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