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事亲是什么意思刻木事亲的主人公】“刻木事亲”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典故,出自《后汉书·孝行传》,讲述的是一个孝子以木雕代替真人来奉养双亲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孝道的重视和对父母深深的敬爱之情。
一、
“刻木事亲”指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名叫丁兰的人,因父母早逝,思念至深,于是用木头雕刻出父母的像,每天像对待真人一样供奉、侍奉,以此表达对父母的孝心。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极其孝顺的表现,也成为了后世弘扬孝道的重要典范。
该故事的主人公是丁兰,他通过“刻木事亲”的方式,展现了超越常人的孝心与情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象征之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刻木事亲 |
出处 | 《后汉书·孝行传》 |
主人公 | 丁兰 |
故事内容 | 父母早逝,丁兰思念成疾,遂以木雕父母之像,每日供奉如生,尽孝至极。 |
孝道意义 | 表现了对父母深切的怀念与无尽的孝心,成为传统孝道教育的经典案例。 |
文化影响 | 在古代被广泛传颂,成为孝道文化的重要代表,影响深远。 |
三、结语
“刻木事亲”不仅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生动体现。它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形式可以改变,但对父母的尊敬与关爱永远不应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