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风向 > 甄选问答 >

敧斜的出处

2025-10-18 04:13:31

问题描述:

敧斜的出处,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8 04:13:31

敧斜的出处】“敧斜”一词在汉语中较为少见,常用于文学或古文语境中,意指倾斜、歪斜、不正。它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常被赋予一定的意境与情感色彩。本文将从“敧斜”的出处、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敧斜”一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见于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多用来形容景物、人物姿态或情绪状态的不正、不稳。其出处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如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的诗文中均有提及。该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核心含义始终围绕“倾斜”、“歪斜”展开。

在现代汉语中,“敧斜”使用较少,更多作为书面语或文言词汇出现。然而,在文学创作和艺术描写中,仍有一定价值,可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二、表格:敧斜的出处与释义

项目 内容
词语 敧斜
拼音 qī xié
基本含义 倾斜、歪斜、不正
出处 《全唐诗》、《全宋词》、《古文观止》等
最早出处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注:虽未直接出现“敧斜”,但类似描写可参考)
具体明确出处为宋代文人作品,如《苏轼集》中“敧斜之态”
常见用法 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姿态、情绪状态等
文学示例 苏轼《赤壁赋》中“舟行水波之上,敧斜而动”;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敧斜竹影映窗纱”
现代使用 较少,多用于文学或艺术描写中
近义词 倾斜、歪斜、偏斜、倾侧
反义词 端正、笔直、挺立、整齐

三、结语

“敧斜”作为一个较为古雅的词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尽管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使用不多,但在文学创作、诗词赏析以及文化研究中仍具重要意义。了解其出处与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与审美情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